彩88-官网


MENU
彩88-官网
PARTY_CULTURE
联系方式

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彩88-官网 > 彩88-官网 > 专家观点

弘扬郑果所“宁陵精神”践行“三个面向”“两个一流”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作者:曹永生 2018-05-09 00:00:00 浏览量:

 

20175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一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勇立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弘扬几代科学家呕心沥血形成的“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宁陵精神”,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弘扬郑果所“宁陵精神”

(一)不忘初心,服务国家需求

1952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积极响应号召,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为初心,立足黄河故道沙荒地改造,扎根河南宁陵发展果树。距郑州180公里的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故道地区,历史上黄河在这里多次流经改道,留下了大片风沙盐碱土地。郑果所专家满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农民的淳朴感情,投身到土地贫瘠、风沙弥漫的黄河故道,拉开了发展宁陵酥梨的序幕。三代科学家初心不忘、潜心钻研,服务百姓,一干就是60载。

(二)扎根沙地,荒沙变成梨园

郑果所专家时刻铭记让荒沙变绿洲,让生态更优美,让果农更富裕。他们扎根沙地,住茅屋,吃野菜,饱尝风沙,历经风雨,走遍千家万户,尝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攻克千难万难。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梨树种植、果树修剪、施肥管理、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积极培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了宁陵酥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宁陵成为黄河故道地区果树发展的样板和旗帜。通过宁陵人民和郑果所专家的共同努力,而今的宁陵,放眼望去,沙荒已变梨园,优美的环境,宜居的生态,成为全国著名的酥梨之乡和长寿之乡。

(三)攻坚克难,果业实现兴旺

进入21世纪,郑果所专家继续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品种培育、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育并推广了“中梨1号”、“红香酥”、“早酥蜜”等10多个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3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使宁陵酥梨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果品质量得到提升,果业效益得到提高。举办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上百场,培训梨农1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多份,培养了一批新型果农。2017年宁陵县酥梨发展到22万亩,占河南全省酥梨总面积的27%,总产6.5亿公斤,产值超过10亿元,果业实现了兴旺,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四)造福百姓,果农增收致富

郑果所坚守宁陵六十载,涌现出像崔致学、黎彦、高德良、余旦华、陈汉杰、魏闻东、黄显淦、周增强、李秀根、杨健等一大批优秀的果树专家,近年来,一批年轻的科学家陆续奔赴宁陵开展梨树试验与技术推广。他们扎根宁陵,服务宁陵,造福百姓,实现了果农增收致富。富裕起来的宁陵百姓自发集资在宁陵县万顷梨园中央为郑果所专家竖立起三块高达3.8米的功德碑,生动体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功德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五)牢记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郑果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在宁陵县大力开展梨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优质品种,示范有机肥替代技术,大力推进质量兴果,使示范区优质果率提高到80%,提高20%,亩增收近千元。依托绿色生态果园,宁陵县成功举办春节梨花节和秋季酥梨采摘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今天的宁陵可赏万顷梨花,观万顷果园,品宁陵酥梨,喝甘甜之水,享长寿之地,过“梨想”生活。当年的风沙去了,代之而来的是宁陵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年的茅屋去了,代之而来的是青砖红瓦、花果飘香、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二、践行“三个面向”“两个一流”

(一)狠抓机制创新,系统推进改革发展

大力解放思想,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创新文化,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效益,建设一流作风、一流文化、一流能力、一流管理。

1)大力解放思想。破除保守思想,克服“等靠要”、“非转企”、“混日子熬年头”、“死猪不怕开水烫”等思想,开拓思路,树立霸气,提高干劲。

2)加强作风建设。锻造“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三有”作风。 

3)营造创新文化。塑造“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大的争、敢跟快的赛”和“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简称“四敢四千”)的郑果所精神,弘扬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郑果所“宁陵精神”,力争做到“创新取得新成果,创收取得新突破,工作迈上新台阶,文化呈现新气象,健康成为新常态,快乐成为新格局,幸福成为新底色,富裕成为新特征”和“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做事有始有终,做人有情有义”(简称“八新八有”)。

4)民主开放办所。构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用大气、开放、包容的气度谋求发展,做到“万事好商量,大家一起定”。

5)提升工作能力。大力加强“六个能力”建设,提升学习能力、谋划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落实能力, 使人人拥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拥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6)提高管理效益。加强管理,做到有战略、有谋划、有举措、有目标,推行权力下放,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加大管理考核和激励,弱化科研考核,大幅度提高科研产出绩效奖励,力争做到领导在不在一个样、考核搞不搞一个样。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郑果所围绕“优质、安全、多样、简约、高效”的技术主攻方向,以创新工程为总抓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聚焦“五新”:新种质、新基因、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强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变革育种方法,创建消费者参与式育种和果农参与式育种技术体系,启动青年育种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应用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大全国和所内协同创新力度,成立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和苹果协同创新中心。

经过一年的努力,科研产出提高80%以上。保存果树种质突破1万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桃种质资源圃和第二大的果树瓜类种质资源库(圃)。审定新品种24个,新品种权增长100%,专利增长55%发表SCI论文增长53%,出版著作20。早熟苹果,红皮梨,油桃和油蟠桃,无核葡萄,软籽石榴,功能性西瓜研究取得突破,天敌塔六点蓟马防控苹果园螨害技术大大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果树机械授粉技术减少了人工成本,系列加工产品提高了果品附加值。

(三)加快成果转化,增强我国果业实力

面向现代果业主战场,郑果所创立了“科研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基层农户”四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模式。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由一种拓宽到所地长期合作、所企长期合作、试验站长期合作、成果示范基地合作、品种权转让、专利产品转让、种苗服务等8种。实施基地发展战略,在全国布局10多个试验站和100个成果示范基地。在全国主产区开展果树和瓜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加大科技成果推介力度,成功举办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百项新成果推介观摩会,推荐成果114项。与全国1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将团队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有效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现代果业主战场。

短短一年,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90%以上,果树品种数量、推广面积、服务产业、成果转化等方面跃居全国第一。桃、西瓜品种推广面积均占全国的25%以上,苹果、梨占育成品种的20%以上。在全国果树和瓜类主产区,郑果所技术服务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桃设施栽培技术使桃树定植14个月后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高适应性甜樱桃半矮化砧繁殖技术体系推动种植区域沿陇海线向西延伸1000公里;苹果、梨密植省力栽培技术应用可使果树种植每亩节省成本500-1000元。

(四)强化所地合作,推动科技精准脱贫

郑果所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果业,实现科技精准脱贫。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挂职和蹲点,选派4名优秀科技人员到河北阜平、贵州沿边和湖南湘西等地挂职副县长,选派30多人到云南、四川、江苏等地长期蹲点。积极开展援疆援藏工作,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和农七师、阿克苏,西藏拉萨、林芝等地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新疆和西藏果业发展。与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灵宝、宁陵,河北阜平、山东沂南、莒县、郯城等全国25个地方政府开展科技合作,助力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

辛勤耕耘换来科技精准脱贫的显著效果。宁陵酥梨借助科技的力量,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梨农人均收入提高到1.2万元。与阜平县合作,优化品种结构,新增果树种植面积5.36万亩,带动贫困户4000多户、贫困人口1万多人,示范区果品价格是周边水果价格的5-6倍。

(五)深化科技服务,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为实现果农增收致富,重点在中西部瓜果主产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绿色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东部地区优质、高效、高附加值果品生产,实现高端创新引领。与上海金山、北京大兴、江苏常州、浙江义乌、辽宁大连等东部地区开展都市农业合作,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专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媒体,开展种植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创建技术服务微信公众号,成立博士服务团,每年有500多人次在花果管理期、病虫害防控关键期、果实成熟期和冬季修剪期等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0多次,培训果农5000多人次。加强果树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苹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使优质果率提高10%,亩增效500-800元;梨优质果率提高20%,亩增效800-1200元;甜瓜提早成熟5-10天,亩增效2000-3000元。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郑州应用1万多亩,亩均效益3万多元。观赏桃应用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首选,以桃花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桃花观赏价值得到有效挖掘。在中农金辉、中油桃4号等优良桃品种的示范带动下,大连普兰店发展设施桃面积近10万亩,年产值20亿元以上,人均增收1.5万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